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


N市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本地落地实施,组成调研组对本市制造业情况进行了调研。下面是调研所形成的材料。

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智能制造政策框架体系,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稳步推进,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和核心技术突破初见成效,龙头企业智能化转型和区域集聚加快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引领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可以说,在以智能制造为重心的方略下,智能经济之“核”初步形成。但仍面临问题和不足:智能制造的基础有待夯实,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基础性关键环境要素的建设滞后于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其中,智能制造装备缺“核”少“芯”问题最为突出,核心控制技术依赖进口,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核心产业研发投入大部分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这导致了我市智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示范引领有待加强、智能制造标准指数缺位、国际技术合作服务乏力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要推进强基工程,打通智能制造承载能力的‘卡口’。”调研组建议,要瞄准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四基”短板,着力在新材料、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四基”工程化、产业化生产和应用上取得突破;要通过培育一批行业细分领域的“工匠型”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品”向“精品”转变,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订,形成一批能够代表“N市智造”、引领国内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

传统产业是我市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0%,是我市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更是智能制造推广应用的大市场。

调研中发现,在东南亚国家低成本吸引力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双面夹击下,我市传统产业渴望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增强盈利能力的内生需求十分强烈。市委市政府也适时地把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列为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主要任务;建立了N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在全国率先成立智能制造协会。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也在不断涌现。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动力很强、基础扎实。

但数据显示:全市73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比例不到30%,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开展智能化改造。调研组认为,对于实施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的绝大多数企业主存在不懂、不敢、不愿三种态度,主体意识并不强。同时,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技术发展滞后、系统集成供给不足、人才和网络基础设施支撑有待加强等问题,也延缓了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步伐。

推进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就要引导创新协同,构建最大限度发挥大中小微企业、产学研用各方优势的协同创新创业共同体,集中攻克一批以软硬件一体化为主要特征、带动性强的智能装备,自主培育扶持一批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系统集成、装备研制、软件开发与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等领域的智能装备骨干企业。要开展试点示范,在化工、汽车、纺织、家电、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中开展智能化改造示范应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工匠型”企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推动力,而我市在这方面发展相对滞后,成了发展“瓶颈”之一。当前我市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小、结构差等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制造企业普遍不能接受生产性服务外包这种模式,导致其发展迟缓;生产性服务业“重硬轻软”,重视工艺技术服务而轻视管理、市场、人才服务;缺乏本土的全国性生产性服务企业;服务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要加快谋划新增关键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如把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建成“N市定制制造和定制电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整合现有制造业服务平台,建设“N市生产服务业综合对接平台”等。要大力推进企业内生产性服务建设,积极鼓励制造业企业成立生产性服务业公司,培育企业研究院和工程技术中心。要大力培育智能制造生产性服务龙头企业,重点引进和培育引领性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全国性的制造工业设计服务商,建立生产性服务应用技术创新联盟。


休息一下
共22道题,还剩道未做
继续
确定交卷吗
你还有题目未做
取消
确定
答题卡
根据给定资料1,对调研组的调研材料,从成绩、问题和建议三方面进行概述。(15分)
要求:(1)准确、全面;(2)恰当提炼,条理清晰;(3)不超过350字。
答题解析
收起解析
成绩:(1)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初步形成。(2)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不断涌现,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动力强、基础扎实。 问题:(1)智能制造基础弱,基础性关键环境要素的建设滞后于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缺少核心控制技术。(2)生产效率低、产品品质和盈利能力差。(3)大企业智能化改造比例低,中小企业未开展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企业主存在不懂、不敢、不愿三种态度,主体意识不强,核心技术发展滞后、系统集成供给不足、人才和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薄弱。(4)生产性服务业滞后。 建议:(1)推进强基工程,打通智能制造承载能力的卡口。(2)推进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3)要加快谋划新增关键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4)要大力推进企业内生产性服务建设。(5)要大力培育智能制造生产性服务龙头企业。
上级部门来W市考察,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就W市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探索,写一份汇报提纲。(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2)语言流畅,有逻辑性;(3)不超过400字。
答题解析
收起解析
关于W市经济转型升级探索的汇报提纲 W市民营经济发达、传统产业占比高,发展智能经济是其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该市进行了如下探索: (1)举办机器人峰会,拉动机器人产业发展;(2)产业研究院自主研发双臂柔性机器人,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智能经济切入点;(3)规划建设机器人小镇,将机器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4)传统企业借助“机器换人”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减少人员、提升效率;(5)基于物联网技术,用数据建模,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找到最合话、成本最低的制造模式;(6)引进高端人才,带来新产业;(7)政府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创新基因、辅以相应生态,促进企业家之间、企业家和政府密切互动,助力企业成长。
根据给定资料3,请你对画线句子“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加以分析。(15分)
要求:根据给定资料3,请你对画线句子“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加以分析。(15分)
答题解析
收起解析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人的“慧”是指学会用设计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将工业技术和设计创新融合。不断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关注人类和生存环境,思考人与产品、与大自然的关系;吸收传统文化,体味其蕴含的智慧和美。物的“智”是指追求服务创新的发展方向。把数字化与用户体验交互,在产品中融入时间、情感因素,创造出具有智能化、交互化的设计。 所以我们应该多举办设计大赛,吸引具有创新智慧的设计师打造实用化、智能化的设计。
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想象力经济”的理解。(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200字。
答题解析
收起解析
想象力经济是指通过众创模式实现想象力向生产力转化,以设计创造经济价值。具体表现在打造企业、用户、设计师参与共享设计生态圈,赋予参与者以创造者和受益者的双重身份,以激发个人创造力,引领设计风潮,实现想象力价值的乘数效应。本质在于解读用户需求,重新创作产品,将人的创新精神转化为商业价值,实现消费升级。其基础为互联网技术、共享经济和智能机器人的普及。因此,要挖掘社会的想象力,形成敢于创新的氛围。
请深入思考给定资料5画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答题解析
收起解析
想象力的三个源泉 ——科学、艺术与古文化 从科技革命到知识爆炸,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人类社会又步入了想象力经济的时代……何谓想象力?它首先是人类原始的天赋和能力,创造新事物、创新新模式,从无到有、从零到一;更深层上,是突破认知的边界,超越已有的极限,颠覆过去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与科技、艺术、古文化是相通的。 科学等待被推翻、被革新、被打破,科学精神的本质是颠覆、批判、质疑,与想象力的本质相同。科技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在毁灭旧事物、旧制度的同时,创造新的发明、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更能产生新的思想、认识和思考方向。比如看过《人类简史》就会感受到科技到来的震撼,科技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类的需求与好奇心,这与想象力的产生是异曲同工的。不仅如此,科技不仅仅满足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还致力于接地气,具有交互性和实用性,更好的服务人、满足人,让想象力最大化。科技不是呆板的,高高在上的,脱离群众的,而是充满想象力的,是精彩的、与时俱进的,是众创和共享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艺术是天马行空的,是不确定的,是独一无二的,让世界多彩、多变、多元,充满可能性,不再千篇一律、乏味无趣,为想象力提供审美元素和精神价值。科技固然重要,但一味的注重科技发展、忽视艺术,很容易剥夺个性,让社会和人们趋同化、跟风化:电子产品大同小异,相似的外观、相似的功能;城市只有钢筋、水泥、千城一面;更可笑的是,整容和PS技术让明星的脸都越来越像,失去了辨识度……我们的想象力一定程度遭受了人工智能和技术的破坏,艺术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例如,吴良镛先生设计改造的菊儿胡同,就将审美价值融入人居环境,打造的便是传统与现代、艺文与人文融合的建筑艺术;崔自默的《艺术沉思录》更是强调科学之思想、艺术之精神。 古文化为我们提供古人的智慧、思想和经验,打破现代社会的认知,带来差异性的借鉴,让想象力充满魅力。古文化是先人积累的经验,容易和现代社会发生碰撞,产生新的智慧和理念,给创作与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思想用在环境治理中,便创新了生态治理思路;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智慧运用在文化建设中,便有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当然,古文化的运用不是形式主义、花拳绣腿地说几句古文、穿一身汉服那么肤浅,而是要真正融合到我们的思想、观念中。 由此可见,科学、艺术与古文化是想象力的三个源泉。想象力的获得要借助科学精神,敢于挑战过去、与时俱进,不断攀登新高峰;想象力的丰富要借助艺术,博采众长,多借鉴、多交流,汲取世界上优秀文化成果的养分;想象力的延续还要学习古文化,探索未知、不同的经验,勇于提出新视角、新理念。 想象力服务于个人,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想象力让个体与众不同,区别于他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想象力推动智能经济的发展,为产业模式注入艺术、文化等新动力,提供新思路、新设计,突破历史成绩,创造辉煌成就。未来不仅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更是想象力主导的时代;未来属于想象力、呼唤想象力、借助想象力;想象力创造惊喜、创造奇迹、创造未来!
关注视频号
关注公众号
友情链接: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黑ICP备2020006201号-1